【传统戏剧】梨园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林赋赋
2018-09-02 17:18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3年9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林赋赋13岁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学艺,由小梨园名师蔡尤本、姚苏秦启蒙,学习小梨园科范及传统折子戏,1959年转归下南名师许志仁门下,主攻丑、末行当,系统修习下南流派的传统剧目,以《刘永》之义童、《留芳草》之留寄子、《刘秀》之吹鼓手等人物塑造为代表,深得许志仁的艺术精髓。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林赋赋结合传统表演技艺,在梨园戏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现代反派人物,其唱腔精妙,道白技艺高超,曾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水仙花”演员比赛最佳戏曲唱腔奖、省二十届戏剧会演演员奖等奖项。 1987年,林赋赋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系统学习戏曲导演的理论知识与各类技法。他曾先后导演了《紫钗玉女》《美女传奇》《御前脉案》《康王告状》《包公碑》《香囊记》《断指奇案》《吴江波》《桃李梅》等剧,以及《寄子别传》《王魁•捉王》、《陈三五娘•审陈三》、《刘智远•井边会》等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 近年来,林赋赋虽年事已高,但仍活跃于梨园戏舞台,不仅精心培训辅导青年演员,还参加了各类演出,为梨园戏的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