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五夫龙鱼戏(南平市)(省级)传承人:彭子逑
2018-09-02 17:16
汉族,南平市武夷山人,1943年9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五夫龙鱼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灯舞(五夫龙鱼戏)原为莲鱼戏,是流传于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始于五代,兴于两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表演,其舞蹈动作古朴简单,带有明显的古闽越族文化特征。
彭子逑自幼跟随家族长辈彭子辉和当地老艺人学习灯舞(五夫龙鱼戏),经过师傅的细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学习,系统地掌握了其各方面的技艺,多次参与“龙鱼戏”的保护整理工作。彭子逑表演的灯舞(五夫龙鱼戏),其过程分为“连年有鱼”、“群鲤斗乌龙”、“鲤鱼跳龙门”和“登科及第贵盈门”等四节。他对其所用鼓乐了如指掌,击打出的鼓点节奏明快,与动作、情节相呼应,令人赏心悦目;尤其精于所用道具——龙鱼灯的制作,熟练掌握了其从选料、加工、蒙布到着色、彩绘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龙鱼灯色彩艳丽、灵活轻便、栩栩如生。 从艺以来,彭子逑每年都参加武夷山市元宵踩街、茶博会等重大活动,表演灯舞(五夫龙鱼戏),好评如潮,还参与武夷山电视台《悠游武夷》等节目的拍摄,提高了灯舞(五夫龙鱼戏)的知名度。近年来,他为培养灯舞(五夫龙鱼戏)的后继人才付出了很多心血,不仅对已成立的龙鱼队进行辅导培训,并吸纳有表演技能的年轻人到表演队,悉心授艺,还利用“朱子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设少年“龙鱼戏”表演队,从小培养他们对灯舞(五夫龙鱼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