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市)(省级)传承人:黄平水
2018-08-27 16:45
汉族,泉州市洛江区人,1941年11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十音铜锣是以纯铜和纯锡为主要原料,经熔合而成的用以配合南音“下四管”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锻制技艺以“刨”“削”“调音”为主要特点。
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是由“打铜”始祖黄瑞台首创,因其技艺仅传子传媳,不传女及外人,故仅在今泉州洛阳区境内流传。黄平水是黄瑞台的第十三代孙裔,承家传,精通泉州十音铜锣和小橄榄锤的全部锻制及制作技艺,善于精制双铃、“小叫”、响盏等南音“下四管”铜乐器,且在锻打、刨、削、及调音技艺方面皆有较高造诣。自1962年以来,黄平水始终坚持从事包括十音铜锣、钟、馨、钹在内的各种铜乐器的锻制工作,历经40余年,排除万难,从未间断。由其锻制的十音铜锣以洞箫着空调音,音调准确、声韵兼具铿锵、柔和,是配合南音“下四管”的上品乐器。黄平水所制的十音铜锣等乐器曾于70年代赴京展出,并荣获国家级荣誉证书,深受海内外人士的肯定与好评。
在精心钻研技艺的同时,黄平水还积极配合南管洞箫乐师精制高品质的包括十音铜锣在内的乐器,充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的实体表现形式,对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的保存与传承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