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高甲戏(厦门市)(国家级)传承人:林英梨
2018-08-27 16:18
汉族,厦门市思明区人,1939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甲戏发源于闽南民间阵头宋江阵,明末清初衍化为宋江戏,与四平戏、竹马戏融合生发,并广泛吸收梨园戏、木偶戏、京剧、闽剧等剧种的表演与剧目,粗犷大气,古朴生动,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并传播至东南亚一带。风格独特、形态丰富的“高甲丑”独树一帜,《连升三级》等丑行剧目堪称当代喜剧经典。
林英梨于1953年入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师承谢明亮、傅乌闷、林秀来等高甲戏名老艺人,工苦旦、武旦,扎实继承了高甲戏正宗的旦角表演艺术传统,并有所创造。林英梨行当表演技艺全面,苦旦、武旦、小旦、花旦、反串小生各行皆能,装生成生,扮旦成旦。在《屈原》中饰演婵娟、在《海螺》中饰演女民兵海螺姑娘更显扎实根基与艺术才华,曾代表厦门前线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演出,受到田汉、老舍的赞许。 1987年,林英梨任剧团导演,深厚的传统积累和长期的舞台实践使她能够坚守高甲戏的传统品格,传承弘扬高甲戏表演技艺与传统剧目,执导、复排《五虎平西》《粉妆楼》《二度梅》《一捧雪》《武则天篡唐》《恩与仇》等高甲戏传统戏,在闽南民间演出广受欢迎,出访菲律宾、香港等地亦深受好评;执导的《竹杠桥》(现代戏)获全国戏曲农村题材录像调演一等奖;执导创作的高甲戏《买花歌》获全国首届老年文艺调演金奖,并晋京献演。林英梨从事高甲戏表导演工作近四十年,教传了大量传统戏,培养了几代高甲戏后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