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39年1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黎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吴幼清17岁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培训班,曾师从蔡尤本、姚苏秦,传承《高文举》(饰家婆)、《公婆拖》(饰引婆)等;师从姚苏秦,传承《朱买臣》(饰媒婆)等;师从林玉花,传承《陈三五娘》(饰李姐)、《苏秦》(饰田氏)等;师从许志仁,传承《留芳草》(饰许氏)等;师从李铭钳,传承《刘文龙》(饰康氏)等,大体总计数十本的梨园戏传统剧目。

吴幼清谙熟梨园戏女丑、贴行表演技艺,其表演注重以梨园戏独特严谨的表演规范为共性,抓住人物基调,通过个性鲜明的科范与念白,赋于不同人物的差异化,使女丑、贴两个行当的类型多样化。她继承传统艺术精髓,饰演的《陈三五娘》之李姐、《朱买臣》之媒婆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梨园戏女丑的经典人物。同时,通过舞台实践,不断完善、丰满了一些逐渐边缘化、濒临失传的舞台形象,如《刘文龙》的康氏、《朱文》的王行首妻等,并以此为基调,成功地将人物元素糅合到新排演的梨园戏中,创造出《李亚仙》之李妈、《董生与李氏》之梅香的形象,成为新时代梨园戏女丑的新经典。


1959年到1997年,吴幼清曾多次参加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班的教学工作,教授了郭玉凤、庄培华等青年演员梨园戏传统剧目数十本;1980年以来,更投身于梨园戏濒临失传剧目的抢救性排演工作,先后排演了《程鹏举•过峻岭》、《公婆拖》等濒临失传的梨园名剧。



上一篇:【民俗】田公元帅信俗(龙岩市)(省级)传承人:梁利忠

下一篇:【传统戏剧】屏南平讲戏(宁德市)(国家级)传承人:张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