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丰泽区人,1938年9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甲戏发端于闽南民间阵头宋江阵,明末清初衍化为宋江戏,与四平戏、竹马戏融合生发,并广泛吸收梨园戏、木偶戏、京剧、闽剧等剧种的表演与剧目,粗犷大气,古朴生动,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并传播至东南亚一带。风格独特、形态丰富的“高甲丑”独树一帜,《连升三级》等丑行剧目堪称当代喜剧经典。


 苏燕玉于1947年入梨园“七子班”学艺,工旦角。1952年,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师承旦角名师蔡秀英。得益于梨园戏严格规范的程式表演基础,又继承了高甲戏旦角的表演特点,融会梨园戏和高甲戏旦角之优长而成一代旦行名角。苏燕玉尤擅花旦、小旦,并以内心戏见长,其做功细腻、身段灵巧、嗓音洪亮,人物形象情绪饱满、生动活泼,达“戏无真,情难假”之境。苏燕玉是泉州高甲戏剧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旦角演员,传承了《桃花搭渡》《梁红玉》《打金枝》《陈三五娘》《凤仪亭》等传统戏和《南海长城》等现代戏剧目近百出。1954年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戏曲会演在《桃花搭渡》中饰“桃花”获演员二等奖,是泉州地区最早获此殊荣的戏曲演员。

苏燕玉传统积淀深厚、艺术经验丰富,是闽南地区名望颇高的高甲戏旦角表演艺术家。自1978年起,便在泉州、晋江、安溪、厦门等地的高甲剧团和艺校高甲班传艺,苏燕玉擅长叠步、拂尘科、旦袖科、肩科等形体功的教学,对吊角生科也颇有研究,整理著述旦科、肩科、袖科等教材,口传身授几代高甲戏旦角演员,所授艺徒不乏获国家级、省级奖项的优秀演员。



上一篇:【传统戏剧】莆仙戏(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林太崇

下一篇:【民俗】田公元帅信俗(龙岩市)(省级)传承人:梁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