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莆田市仙游县人,1938年9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 之称,流行于莆田、仙游及周边兴化方言区,现存8000多个传统抄本,其中一批是宋元南戏剧目。莆仙戏吸收南戏诸腔,结合民间乐舞杂戏等,逐渐形成兴化腔,唱腔婉转细腻,表演古朴优雅,有“蹀步”“伡肩”等独特科介。


林太崇出身音乐之家,其父林启森是当地著名的十番乐师,深得莆田名乐师吹生凤的真传。在父亲言传身教下,林太崇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1954年特招入仙游县鲤声剧团,不久破格任首席主音,三年后选送晋江专区戏剧作曲班深造。1959年由他任首席主音的莆仙戏《团圆之后》晋京演出,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拍为戏曲电影。1960年起任作曲,为新编历史剧《新亭泪》、现代戏《阿桂相亲记》、改编本《白兔记》等剧设计音乐,均获省级音乐设计奖。他的四胡演奏指法、弓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独到的创新。他的音乐设计坚持继承传统,深化内涵,唱腔、伴奏、和弦、配器都能依据不同角色的身份性格,紧扣主题,用音乐揭示角色心理。2005年莆仙戏《妈祖》晋京展演,得到专家的赞赏,认为唱腔与配器在传统上有新意,特色鲜明,未被其他剧种同化。2011年《白兔记》参加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演出,其音乐得到法国主办方和巴黎艺术界极高评价。

林太崇广泛搜集民间音乐,进行录音、记谱、排练、校谱,参与《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福建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等书的编纂。数年来,他主持《目连救母》《商辂教书》《罗斋受骗》《访友》《咬脐打猎》等十几个莆仙传统剧目的音乐抢救工作。1991年起,林太崇在莆田市艺校及多家民办学校任教,培训学员300余人。为培养鲤声剧团作曲人才,他收该团吴永德为徒,现吴永德已能独立创作,谱曲20多本。1988年起深入民营剧团与乡镇指导音乐工作,所辅导的剧团获多个省市级奖项。



上一篇:【传统戏剧】闽西汉剧((龙岩市)(国家级)传承人:吴通裕

下一篇:【传统戏剧】高甲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苏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