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宁德市屏南县人,1938年1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屏南乱弹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屏南乱弹戏,清中叶由浙江传入。道白、唱腔均用官话,音乐以梆子腔为主,由乱弹腔、闽东北民间音乐和徽昆、皮黄及南词等剧种音乐融合而成。传统剧目多而杂,以历史戏、宫廷戏、武戏居多。主要流行于闽北和闽东的古田、屏南、福安等地。


苏子明,1958年参加屏南寿山乱弹戏班,拜古田乱弹师父大耳学习乐器演奏,主要是京胡、二胡,是该村的第五代艺人。


从艺以来,苏子明一直担任乱弹戏乐队主胡、头把手。他熟悉乱弹戏音乐特色,演奏保持着剧种的古朴传统风格,后台伴奏配戏准确到位,曾参与《节孝图》《碧玉钗》《分水钗》《忠义扬》《双合缘》等乱弹戏剧目演奏,并多次参加县文艺会演。近年来,苏子明开始兼任导演工作,参与编导《双合缘》《对珠还》《五代同堂》《大长春》《牡丹亭》等多本戏。其中《双合缘》于2006年参加“全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乱弹戏的专场演出,深受好评。


苏子明自1976年开始从事乱弹戏的传授培训工作。传授弟子有苏享洽、苏孝朋、苏永书、苏维石、苏享堂等多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乱弹戏传承面临后继人才缺乏的危险,后台音乐的传承链条尤其薄弱。2007年5月,屏南县在寿山成立“屏南乱弹戏培训基地”, 70岁高龄的苏子明任导演兼传授主胡、唱腔工作。他利用节假日在寿山村培训8至14岁的中小学男女学生,共培训新学员70多人,阮李凤、韩美霞等22名学生已能参加各种演出,为传承发展屏南乱弹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传统戏剧】打城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吴天乙

下一篇:【传统美术】永春纸织画(泉州市)传承人:周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