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莆仙戏(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吴镇勋
2018-08-27 15:32
汉族,莆田市荔城区人,1937年8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 之称,流行于莆田、仙游及周边兴化方言区,现存8000多个传统抄本,其中一批是宋元南戏剧目。莆仙戏吸收南戏诸腔,结合民间乐舞杂戏等,逐渐形成兴化腔,唱腔婉转细腻,表演古朴优雅,有“蹀步”“伡肩”等独特科介。
吴镇勋11岁进戏班随老艺人陈天良、陈金标等人学艺,工闺门旦、青衣,在《同亭避雨》《薄命何来》《白蛇传》等剧饰主角,被称为“莆田的梅兰芳”,1963年拜莆仙戏一代宗师黄文狄为师改学小生。一年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一年,几十年来执导大、小戏200多个。他行当表演基础扎实,导戏时既阐释剧本、人物,又作表演示范,注重对人物精雕细刻,追求画面美感,形成自己的风格,多个执导剧目获奖,其中《秋风辞》参加全国戏剧会演获导演奖,进中南海演出获好评;《刘贺登基》《白玉锁》《江上行》《杀贡鹤》《天子与娇客》等剧目在省戏剧会演中获优秀导演奖或导演奖;《状元与乞丐》晋京演出;导演的《阿溜过杵臼关》《贾仁得金》《红颜潘金莲》《人约黄昏后》《风雪潼关》等一批剧目在省、部级会演、展演中均获奖项。 早在1965年,吴镇勋便为培养莆仙戏后继人才而努力。他采用团带班的方式,有目的地选择剧本,有对象地培养人才。利用各级会演、比赛的机会,辅导、培养出一批优秀演员,先后有黄美云、李秀梅、吴丽卿、林金标、肖建新、吴清华、杨俊生、郑仁森、黄艳艳、康斌、俞荔香等20多人分别在国家、省级会演中获奖,其中林金标、肖建新已成为莆仙戏新生代导演,吴镇勋因此获一系列辅导奖。退休后他自筹资金成立剧团,培养一大批莆仙戏表演人才,该团获“福建省十佳民间职业剧团”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