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南音(泉州市)(省级)传承人:陈练
2018-08-27 13:36
汉族,泉州市安溪县人,1933年11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陈练自幼在家学习南音,10岁由陈绍良先生启蒙,12岁为“请火”师承永春弦管名师林庶烟先生,学习南音“指、谱、曲”四个管门及七技头等。2008年,陈练加入以师承成立的“安溪县霞苑弦管等闲阁”。他通晓南音的上下四管乐器,较擅长琵琶,弹奏的姿势、手势、线路、指力到位,指法规范,节奏准确,速度适中,音色纯清。同时他还精于南音乐器制作,他制作的琵琶、三弦、洞箫、二弦、拍板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此外,他也致力于南音的创作与资料整理,编写相关乐器、指法、唱腔等书籍。整编出南音四大管门的弦管套曲1110首,被列入安溪县文化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于技能与理论的突出成就,陈练被聘为泉州市区南音研究社音乐顾问、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顾问、泉州市优秀青年南音邀请赛评委、《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民间艺术家委员会委员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他注重保存收集南音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如光绪七年和民国期间的曲簿1110首、明清的琵琶等,为南音艺术保存宝贵的资料。从1982年开始,陈练多以培训学校形式授徒,通过个别教学与课堂式教学结合的方式,至今已教授学生400余人,其中不乏后起之秀,在市级比赛中获奖,为南音社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