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福州市连江县人,1931年3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闽剧是由明末清初的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等地方戏曲融合而成的一个多声腔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唱腔以“逗腔”为核心,吸收高腔、徽调皮簧、昆腔等其他声腔,保存传统剧目1300多个,剧目类型丰富且有特色,表演精细,艺术上有文人戏曲与市民戏曲相结合的独特性,是福建地方戏曲艺术审美形态最丰富的剧种。


陈正和14岁进入闽班“旧赛乐”,师从笛子大师林西炎学习曲笛超大孔演奏技能,掌握了超大孔笛子演奏“尖唇、长风、底韵”等技法,并以独有行音方式吹奏运用,将其特技及曲谱传承下来。之后陈正和又跟随闽剧音乐一代宗师林家辉和笛子大师郑炳年学习作曲、主胡和笛子,得到林家辉先生小唢呐及大唢呐技艺真传,传承了《西湖亭》、小唢呐曲《翠凤》以及独一无二的吞工哗牌《开堂全套》等曲谱,还继承了郑炳年先生在《女运骸》中的曲牌[急板叠]扁唇吹法及小唢呐《北泣颜面》正宫指等曲谱。陈正和从艺六十年来,担任过多个剧团的作曲及首席主胡,他不仅继承了三位师傅的绝技,加以发挥,使之更加充分地体现闽剧传统音乐的演奏特点,还在实践中摸索尝试唢呐演奏的独特方法与经验,例如唢呐使用哨子“以梗槁为上”。除了演奏以外,陈正和还参与作曲,1978年为传统历史闽剧《甘国宝》所作的音乐设计,获福建省文化局“传统闽剧音乐设计奖”。


陈正和在剧团担任演奏员期间就开始带徒,培养了首席主胡杨龙生、邱开安、陈学彪以及闽剧传统音乐多面手陈德旺、陈永基等。1985年起,陈正和担任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班的音乐老师,培养了一大批闽剧音乐后备人才,他还将五十多年来收集保存的闽剧传统音乐资料七百七十首,无偿奉献给福建省闽剧老艺人之家。1999年,陈正和编撰的《闽剧传统音乐》出版,该书收集整理了大量闽剧传统音乐曲谱,并将这些曲谱归类、总结,体现各个传统流派的特色与特点,为传承闽剧传统音乐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传统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庄春土

下一篇:【民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林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