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南音(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庄永富
2018-08-25 16:06
汉族,泉州市安溪县人,1928年11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庄永富15岁开始学习南音,彼时白天在百货店帮忙,晚上凭着兴趣自学,直至7年后于1950年正式拜师,师承闽南著名南音师傅高铭纲,师从南音名师蔡森木、何专学艺,历时9年。经名师指导和弦友的艺术交流,加之自身的努力钻研,庄永富完整掌握指、谱40套,清唱近200首,掌握弦管文化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演唱韵味地道精准,润腔纯朴,符合南音传统审美。庄永富时常担任本地区举办的大型南音比赛评委,多次带团到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地演出,以精湛的技艺获得海内外观众好评。同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创作南音新曲。编写了《赌博汉》《废除旧婚姻》《送饲料》《悼念毛主席》《琵琶一曲唱惠南》《清歌雅曲赞三胞》等顺应时代、脍炙人口的南音乐曲。 1960年起庄永富开始带学生,特别是从1982年组织东园金兰南音社及1990年成立南侨南音协会至今,他任会长兼教师,义务举办培训班,以社会青年和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先后带过数百名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不乏南音新秀和业界的表演骨干。他多次带领协会参与国内外南音团体交流演出,提升学员水平。通过社与社之间会唱,既切磋技艺,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推动南音艺术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