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漳州市南靖县人,1927年11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靖竹马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竹马戏流行于福建漳浦、龙海、东山、云霄沿海一带,由民间歌舞“竹马”发展起来,因表演者身扎竹枝为马而得名。竹马戏是在当地民间歌谣、小调、南曲等说唱伎艺基础上,吸收融合了闽南木偶戏、梨园戏的一些音乐唱腔和表演程式而逐渐形成,历史悠久。演出时由四个旦角扮演春、夏、秋、冬四个角色,骑着竹马出场,边舞弄边唱曲,其伴奏乐器以琵琶、洞箫、横笛为主,艺术特点是演员少,节目短,剧目多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化妆、道具简单朴素。


林如柏14岁参加竹马戏表演,得到老艺人林香水,林庆亮的指导,同时又学习竹马戏的配乐锣鼓。几年后,两位师傅相继逝世,林如柏就挑起了传承竹马戏的重担。林如柏很讲究竹马戏的步法。表演时马步快慢不同、骑马者的心态神情不同,有踏步、翠步、磨步、移步、急步和摇步等,步式丰富多样。林如柏编导竹马戏的代表曲目有《昭君出塞》《吕蒙正》《孟姜女》等。


林如柏作为竹马戏表演的传承人,导演竹马戏做到言传身教,认真履职,从不敷衍。因表演者受年龄限制,经常要更新异人。对此,他也不厌其烦,总是耐心解读舞步表现意义和动作要领;教学中,手把手,力求动作规范准确,表演逼真。教一批,成一批,几十年来,他传承教学带出徒弟200多人。80年代,林如柏带领竹马戏团参加南靖县大型踩街活动,荣获优秀节目奖;90年代,林如柏带领竹马戏团参加漳州市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踩街、南靖县庆祝土楼申遗成功等文艺活动。



上一篇:【传统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山西省沁县)(国家级)传承人:栗金旺

下一篇:【民俗】妈祖信俗(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林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