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滨州民间剪纸(滨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徐爱华
2018-08-18 15:55
徐爱华(1935.8- )原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5月离休。
徐爱华出生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博兴县,在童年时代就跟着那些巧媳妇、巧姑娘们用学剪一些鞋花、鞋垫花、窗花和蝴蝶、蜜蜂、蜻蜓,学到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后来离家到外边上学、从事教育工作,就顾及不上剪纸了。在1999年又重操旧好,收集资料、绘制图案,专心创作,在十年时间里,剪的作品无计其数。2009年,从中挑选了一些中意的作品,编辑、印制了《剪出春秋——徐爱华剪纸作品集》。
从总体上来看,徐爱华的剪纸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不为自己的风格所束缚。例如关于儿童题材的作品中,既有以阳文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也有以阴线表现为主的艺术形式,还有阴阳互补、搭配得当的混合手法,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她的剪纸,既有民间艺术质朴无华、简洁明快、古风犹存的特征,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例如她剪的《十位老寿星》就赋予了一些新意,虽谈不上是尽善尽美的作品,但她确实是向着与时俱进这条正确道路进行创作的。
徐爱华的剪纸,在运用“夸饰”手段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那比翼双飞的燕子,一身二首,亲密无间,删繁就简,确切而适宜,它不仅不使人感到不适,反而突出了“比翼”的亲密感。再如《卖菜》一幅:卖主老汉似乎在“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遇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买主的质疑,在讨价还价,真可谓是“言简意赅”。《少林功夫》中的八个人物,多无足,但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动作,又抓住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吸引住了欣赏者的眼球,使观者感不到无足的“缺陷”。就连那些小动物,她也剪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雅趣可爱。
剪纸由于受单色、平面的制约,因而仅能表意,拙于表情。这几乎是行内同好的共识。然而,徐爱华的剪纸却是情深意浓:那一对喜鹊,双栖枝头,两相偎依,互为理羽;那对鸳鸯,似在幽会,窃窃私语。那身不盈寸、头不盈豆的模特儿,行如风站如松,静若洛嫔,动若飞燕而颇具时代风貌,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