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杜秀贞(1924.9-2004.10)是当地传统剪纸的代表人物,她出生在滨城区后杜家的小农村里,儿时家庭清贫,命运多舛,五岁那年失去了妈妈,从小是婶婶把她拉扯大的。杜秀贞自幼聪慧伶俐,心灵手巧,很小的时候就从婶婶和邻居大妈那里学会了剪纸技艺。农村里田间、地头的小动物特别多,她仔细观察、几经构思后就可以把它们剪出来。她擅长剪绣花用的花样,如姑娘们鞋花,娃娃的肚兜花,枕头上的枕顶花,炕围花,门帘花。剪人物、动物是她比较喜欢的题材;田里劳作的人民、赶集的乡亲、门口看孙子的老爷爷、民间典故里的英雄人物,她都能剪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后来她的剪纸中融入了故事性,她的个人风格也开始凸显,而造型里面她最擅长条形、方形、锯齿形,也是她剪纸作品的一大亮点;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山东人骨子里那种淳朴、粗犷、豪放、率真的特点也融入了她的作品当中。
        经历了漫长的八年抗战,她由感而发,创作出一组组生动的抗战题材剪纸作品,送郎参军,八路军打鬼子,人物夸张的表情、战斗时持枪的动作、八路军和日本鬼子的穿着都非常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八路军的爱戴以及对日本鬼子的憎恶。
        后来,老鼠娶亲、十二属相、喜鹊报喜、王小赶集、水浒一百单八将、八仙过海、西游记等经典民间典故也在她的演绎下,通过自己的剪纸手法一一成了她的代表作。
        她很认真的对待每幅作品,面对一张张普通的报纸,在她脑海里勾勒出想剪的造型,然后动手剪出一张张雏形,把它浸湿贴在完整的一张报纸上用旧时的煤油灯熏烤,有镂空的地方自然也就被烟熏黑了,留下的是黑白分明的烙印,随后取下在阳光下晾晒干,干透以后用针线把它跟四张红纸用大针脚缝合,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可以随机应变地修剪了。 
        剪纸为她带来的无尽欢乐,她的作品去北京,南京,上海都做过展览,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也收藏、展览了她的手工艺品和剪纸作品,很多收藏爱好者都慕名前来,为的是求得她的一幅剪纸。杜秀贞因为她的剪纸获得了很多荣誉,《滨州日报》曾多次刊载关于她的事迹,滨州电视台记者也多次到她家里做专题采访,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拍摄了一期专题节目。
        现在,杜秀贞的剪纸技艺得到了传承,她的孙女蔺飞飞在剪纸艺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创作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并且在各级展会上屡屡获奖。



上一篇:【传统美术】滨州民间剪纸(滨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吴鸿禧

下一篇:【传统美术】滨州民间剪纸(滨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朱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