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滨州市)(市级)传承人:耿延福
2018-08-18 15:42
一直喜欢乡土的艺术,在大家的眼里蓝印花布可能是属于江南水乡的记忆。而距离我所在的城市不远的一个叫博兴(隶属山东滨州市)的镇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山东特色的蓝印花布工艺。记得儿时这种工艺很常见,现在已逐步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至今我们家还有一块包袱皮就是这类工艺的产品。现转贴文章介绍与大家共赏。正好有个同学在那里工作,我让她帮我弄几块传统图案的布料收藏。有时候在想,传承一门技艺不仅是为了生存,某些时候更多的是挚爱或特有的责任,为了坚守需要付出的也许很多很多。
在博兴县博兴镇北关村有一处蓝印花布“老染坊”,据说它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了三代,如今,它的主人叫耿延福,一位65岁的老人,凭借祖上传下来的印染技术仍在坚持生产蓝印花布,尽管如今蓝印花布已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耿延福说:“我知道蓝印花布已不太受人们的喜爱,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民族工艺的一部分,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不能让它失传了,否则,我们会对不起我们的祖先,无法面对他们……”。耿延福有7个子女,如今,只有二女儿耿秀荣跟着他从事蓝印花布生产。蓝印花布印染技术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令耿延福最难忘的时期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为那时由于物资相对匮乏,蓝印花布便占据了人们尤其农村居民生活的大部分空间,做衣服、包袱、床单、被子的布料几乎都是它,满眼一看都是蓝印花布,可以说,那个时期是蓝印花布的“鼎盛时期”。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各色布料进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传统的蓝印花布便渐渐被冷落下来。
为了让蓝印花布重新回归人们生活,重新被人们认识、接受,耿延福可谓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他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不再将蓝印花布单纯作为布料,而是参考许多现代工艺形式,将“蓝印花布”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把蓝印花布制作成各种充满现代气息的工艺品,比如壁画、屏风、形态各异的装饰品等,从而赋予了“蓝印花布”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蓝印花布是我国众多民间工艺中的一种,是我们祖先五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蓝白分明、清新明质、古朴深厚的风格,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浓厚的乡土气息。中国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和春秋时期已有文字记载。《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就是对织物染色经验的科学总结。秦汉时期,在织物上印上花纹染色的面料称作“缬”。据《二仪实录》载“缬,秦汉间始有”,《周礼考工记》记载当时染色工艺状况时也写道“青与白相间也”。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因其印染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所以在民间得以普及和流传。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饰品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