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苍山民歌(临沂市)(市级)
2018-08-15 09:45
地域特色
苍山民歌和其他地方的民歌相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苍山“土话”歌里唱,苍山人问对方吃饭没有,不说“吃饭了吗”,而是说“吃饭了呢”,这个“呢(读音为ni)”在苍山话里什么都能指代,歌里也这样唱,如《绣荷包》里唱道“显显你的手艺呢。”
“绿豆绿来红豆红,谷子小麦正桩粮,俺家民歌是颗兰花豆,嚼着喷香嘎嘣响,含铁含钙还润胸腔。山东民歌出临沂,临沂民歌出苍山。”
渊源特色
苍山县古时属鄫国,春秋战国时群雄并起,列国纷争,苍山曾属鲁,尔后又属吴、越、楚。正是这样的地域国界的格局,使苍山文化既有鲁文化儒家的正统性,也有楚地遗风,同时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形成的苍山民歌既有齐、鲁的粗犷,也有吴、越的委婉多样性。
若要理清苍山民歌的脉络,先从儒家大师荀子说起。荀子曾两为兰陵令,后免官居兰陵,治学于此,为两汉文化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他的《成相篇》、《赋》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的两种文学之先河,民间说唱艺术深受其熏陶;从历史角度分析,隋唐以至宋代,由于运河的开凿、海上交通和一些内陆码头的建立促进了文化交流。不难理解,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入苍山,苍山的一些民歌小调也传入外地,这为苍山民歌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