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少年王羲之的传说故事(临沂市)(市级)
2018-08-14 16:55
王羲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魏晋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钟繇、卫瓘、索靖、卫夫人等,王羲之少年时期就是跟着卫夫人学习书法的、卫夫人师承钟繇,又受卫瓘的家传,其书法的精妙,教一个小孩子是绰绰有余的。王羲之练起字来,专心致志,几年下来,书法果然大有长进,连老师卫夫人都夸奖他:“这孩子的书法错不了,将来会比我还要出名的。”有一天,十多岁的王羲之聚精会神地研读父亲收藏的一本《笔论》,被父母发现了,父母都说他现在不是年纪,长大再学不迟。王羲之却迫不及待地说:“学习像走路,不走怎么能进步?长大再学就太晚了!”父亲打心眼里喜欢王羲之的这股钻劲,就答应给他系统地讲解书法理论,还讲了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勤学苦练的故事。据说,张芝每天写完字都要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和砚台,日子久了,池水都变成黑色的了。王羲之十分钦佩张芝的习字精神,坚信功夫必不负人,后来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坚持练字。据说,被他洗黑的池水,比张芝还多,人们把这样的池塘叫作墨池。在会稽山下,温州和江西临川,都有他留下的墨池。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还写了一篇《墨池记》来称颂他。
(4)《雹泉庙古石狮系列传说》
临沂白塔街从前有一座白塔寺,里面共三座庙宇,分别为佛爷庙、关爷庙和雹神庙。雹神庙最有名气,它始建于康熙年间。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玄天大帝李老爷,因惠赐百福而远近闻名。每年三月初三至初五,香烟缭绕,红烛照天,甚是热闹。神马殿内有两匹泥马,泥马吃草的故事流传甚广。《琅琊乡音》一书中第137页对神马吃草过程做过详细介绍。白塔街大戏楼古朴典雅、造型别致,每年逢庙会,必唱三天大戏。可惜这几处古建筑于1947年同毁于战争,幸存的只有这对古石狮,它属市级文物,在雹神庙门前经历了300多个春秋。自雹神庙内建筑物毁坏之后,它代替李老爷接受着盛衰各异的香火。久而久之,成了雹神庙的化身。文物中除石狮外,还仅存了几块断壁残碑和原戏楼擎檐石柱。虽残缺不全,字迹不太清晰,但它记载了先人的功与德,让后人永远铭记。几块缺碑中,有雹泉殿始建碑、神马殿碑;几块重修雹泉殿碑。另外雹泉殿门前还有一块汉代画石刻,它记述了白塔街悠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