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在人口数量上仅次于汉民,位列第二。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语言。自从唐王李世民派使臣请回民入朝赐婚赐姓以来,这个民族就以他顽强的生命力和聪明睿智蓬勃而起,成为中华大家族里举足轻重的一员。民间有“汉不离回,回不离汉。”一说,足见回民在我国的重要性。回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丰富的语言只是在民众间口耳相传。汉民化以后,汉字也成了回民记述事件、生活、生产、情感的重要载体。

莱芜地区的回民,居住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为莱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民经纪行话”等同于江湖行话,所不同的是,这类经纪行话术语仅限于本民族在本地区使用,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纪行话,俗称:“买卖暗语”,是经纪们用于牛羊等物品交流的一种砍价方式,也是经纪人从买卖双方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这种语言知识掌握在少数商业经纪人手中,如同民间集市上常见的“摸尜(ga俗称:袖里乾坤)”。“回民经纪行话”比经纪人摸尜要浅浮一些,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不像摸尜那样神秘。如:1元行话称作“丁”字,121元行话就说“留次丁”,150元称作“流慢尜”,323元称作“品加品”,570元叫做“拐柴尜”,1000元叫做“老叶尜”等等。回民行话不局限于钱币,也通用于重量(斤两),如1斤称为“丁字斤”,323斤叫做“品加品斤”依此类推。“回民经纪行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不宜掌握。民间有个笑话,说是有个回民到集市上去卖羊,经纪看了他的羊以后说:“流慢尜”,意思是150元,卖羊人嫌价格低,说啥也不卖。经纪人又说:“河宽尜”。卖羊人听了,点头同意。付款时,经纪还是给了他150元,原来,这两句行话是一个意思,别人见了就笑问卖羊人:“为啥流慢不卖河宽卖?”卖羊人笑着回答:“流慢不卖卖河宽,不图挣钱学调侃。”

“回民经纪行话”经历了数千年的语言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遗憾的是仅在语言交流中口耳相传,随时都有濒危断代的危险。陈来增同志在年轻时期,就对本民族的经纪行话和回民民间土语进行了整理和保存,使之得以传承。


上一篇:【传统技艺】雪野陈麯制作工艺(莱芜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陈家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