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木板琴书,是莱芜民间传统曲艺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它是民间艺人用来谋生的说唱形式,在街头巷尾、乡场集市,拉开场子就能唱。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琴书的曲目以中短篇为主,也有长篇,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拳打镇关西》、《包公案》。《杨家将》、《梁祝下山》、《蓝桥会》等。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曲目,如《雷锋》、《烈火金刚》等。莱芜木板琴书采众家说唱艺术之精华,经过多次蜕变,最后形成以慢板和流水板相结合为主体的艺术表达形式。说唱艺人运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哟”为琴书说唱的辅助唱法,以说唱中长篇曲目为主,并加强手、眼、身、法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并逐渐形成高亢奔放、朴素端庄,文静委婉、华彩流畅的不同的表演艺术风格。

清同治年间,莱芜陶镇胥世松在济南打工,他喜爱说唱艺术,闲暇之余常到艺人云聚的大明湖畔去听书。胥世松最喜爱听的就是渔鼓和琴书,尤以钟爱琴书,一听就入迷,在二叔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琴书艺人的演出技巧。回到莱芜后,他在村中大路边设立书场茶棚,为歇脚品茶的过路客商说书解乏。每逢农历的一、六陶镇大集,更是他说唱琴书的好时候,听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听的津津有味,忘记了赶集买卖和回家。胥世松说书因地制宜,除了大段的传统历史剧目外,还把自己村里流传的《伍子胥打马过江》、《陶家一门三将军》编成唱词来表演,把地方的历史和人物故事推介出去。胥世松是莱芜木板琴书的创始人。

胥曰成是“莱芜木板琴书”第四代传人,他在传承祖辈演唱技巧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改进演唱题材,将木板改为木梆,效果更佳;增加了很多劝善小段,在传承和弘扬地方孝道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一篇:【民间舞蹈】莱芜山口社火(莱芜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雪野陈麯制作工艺(莱芜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