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瓷雕起源于甲骨刻字,始自秦、汉,盛于明、清。清朝时期,莱芜瓷雕已经具有较高的制造工艺,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举,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钢刀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且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瓷雕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瓷雕的发展。

莱芜瓷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数种。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它别出心栽,另辟蹊径,在黑红色两种瓷板不到一毫米的瓷层,用凿子巧妙地雕刻出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不用涂色,但却能雕出黑白灰国画、油画、板画、立体自然效果图案,千年长存,逢久如新,素有“天下第二景德镇瓷艺”的美称,深得广大艺术爱好者鉴赏和收藏。

“莱芜瓷雕”诞生于清末时期,吴贯一是“莱芜瓷雕”第一代艺人。据吴家传承人记述,该瓷雕工艺源于江西景德镇。清末,王姓瓷雕艺人乞讨流落到莱芜,借住在吴贯一家,为感激救命之恩,把祖传的瓷雕制作工艺传授给了吴贯一。自此,瓷雕工艺算是在莱芜落了户,之后在吴家世代传承。

“莱芜瓷雕”第五代传人吴修行,秉承祖辈刻瓷艺术的精华,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改进,使瓷雕艺术更加精湛。2011年3月,他的“莱芜瓷雕”新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201110072831.6,为莱芜瓷雕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修行的莱芜瓷雕作品设计新颖、题材丰富,历次参展并获奖。代表作有:《毛主席去安源》、《不灭的明灯》、《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百年梦圆》、《心连心》、《放飞梦想,相约雪野》等;瓷雕作品《不灭的明灯》捐献给了莱芜市博物馆,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嘉奖。“莱芜电视台”、《鲁中晨刊》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其瓷雕工艺制作技术。现为,莱芜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钢城分会副会长。


上一篇:【传统美术】字贴画(莱芜市)(市级)

下一篇:【民间舞蹈】莱芜山口社火(莱芜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