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染的“灵魂”。

蜡染画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莱芜蜡染制作方法,先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清同治年间,莱芜东王庄刘文功家,世代靠经营染布作坊为生。刘文功在掌握印染的同时,学会了蜡染制作工艺。之后,该工艺在其家族中世代流传。莱芜蜡染第二代传承人刘书尼对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改进,蜡染作品已名气十足,被众多官宦作为藏品和馈赠礼品购买。刘书尼取蜡染传统制作工艺之精华,另辟蹊径,研制出了不同场合实用的蜡染作品。据说,他的蜡染作品曾被外国客商购置收藏。

“莱芜蜡染”第五代传承人刘常平,继承了传统蜡染的制作技巧,揉进了现在印染的科学方法,制作出来的蜡染作品,格调高雅,画面整洁、取材寓意深奥,古朴典雅,直观效果强烈。2012年6月,刘常平的蜡染作品参加了山东省文化厅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举办的“手艺山东”非遗项目传承人展示活动,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评价;2012年9月6日—10日,莱芜蜡染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博览会参展奖”和“传承人展示奖”。刘常平的蜡染代表作有:《八骏图》、《龙凤吉祥图》、《五福临门》、《八仙过海》、《麻姑献寿》、《清明上河图》等。现为,莱芜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传统美术】刺绣(莱芜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美术】字贴画(莱芜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