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张道一的传说(莱芜市)(市级)
2018-08-11 09:11
张道一:名四教,字道一,号芹沚,莱芜市和庄乡张家台村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中丙戌科进士,官至陕西榆林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在任三年,节民力,纳流亡;练军队,固边防,边民得以安业。因不能应和权贵弃官回乡。
张道一深切了解并且亲身感受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山野之民的苦与乐、祸与福、爱与憎、灾难与痛楚、希望与追求,深知腐败的政治和黑暗的社会所带给农民的沉重负担和无穷的祸患。上任后,他力排众议全心全意为民众办事,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交口称赞。然而,此举却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张道一过早地致仕归里,他心中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回归到平民中间来,他固有的那种平民式的诙谐与情趣便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逗趣也好,闹玄也罢,都可以直抒胸臆,再不用遮遮掩掩,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说话做事了。
张道一诙谐幽默,性格坦荡,轻财重义,济困扶危。其长兄因忤县令被追捕,他力解其危;次兄服役临清被拘,他徒行往申,使得获释。李友被诬,他冒险救其出狱。访友长垣,贼陷其城。良友遭俘,同事投敌,独不同流缒城回家。居官期间,公正严明,不受贿赂。将离平阳,百姓苦留更激其谨慎、清廉。罢归,无官身轻,布衣草履,游山玩水,无人不知其为贤官。他一生乐善好施,息事宁人;不持强,不抑弱。孤甥与人争田,以己田与甥,解其纠纷。蒙师罢官,负债不得归,他卖掉数百只羊,代师偿债,迎师归乡。凡遇苦难,不求而助,尽倾其囊,从不吝惜,众口皆颂之良绅。晚年置宅院于苍龙峡,取名‘乐饥斋’,寿九十病故。留有《大榆山房集》二卷,其弟子陈廷敬为之作序。
张道一一生诙谐,莱芜人称他好‘闹玄’。民间流传着他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如:“状元徒弟陈廷敬”、“朝堂脱靴”、“送礼”、“玉波楼”、“赶朱”、“义助孝子”、“陪客”、“发配河南”等。
张道一在莱芜民间是个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历经数百年的传颂,至今故事情节仍上口不腻,品来回味无穷。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晚年编唱的《清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