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年逾七旬的王榜坤,出生于包鸾镇飞仙洞村。他的爷爷、父亲都是编制包鸾竹席的篾匠,到他这一辈已是第三代传人。“从8岁开始,爷爷传授我包鸾竹席编织技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包鸾竹席生产、销售的高峰,全镇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青年,几乎人人都会编织竹席。当时,仅包鸾场镇就有六七十家店铺出售竹席。”王榜坤说。

据了解,手工编织的包鸾竹席售价在1000元左右,但由于竹席编织费神费力,从划篾到成型,编织一床竹席要花去八九天时间,利润并不高。近年来,市场上机器生产的竹席售价一般才四五百元,比手工编织的包鸾竹席便宜近半,这使得包鸾竹席很难成为消费的主流。

“由于销路不好,利润不高,目前,全镇只有五六家人还在编织包鸾竹席,一年竹席产量仅200多张。”丰都县文化委副主任陈政说,为传承和保护好这门手工技艺,该县将包鸾竹席定位为县级重点工程,为传承人争取到每人每年3000元的市级补助。与此同时,该县还为包鸾竹席注册了商标,并与杭州、成都等多个省市的竹席经销商进行商洽,拓宽了竹席销售市场。


上一篇:【传统技艺】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忠州传统制盐技艺(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