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
2018-07-03 12:24
包鸾竹席是丰都县传统手工技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包鸾竹席的原料为冷竹,出自当地海拔800-1000米高山。每年一入夏,民间艺人便开始上山挑选竹材。选材靠肉眼,全凭经验,一般选择生长一年左右,挺拔直立,且根部往上三、四米之间无枝梢、无硬疤、无虫蛀的冷竹,砍回家备用。
一张包鸾竹席的制作要经过选竹、砍竹、破竹、起篾、过篾、排头、编织、纠边、回边、打磨等10多道工序。竹席起头采用斜向编排,先将对角线的两向篾交叉垂直,从一只角起编,相互交压后分别向两边伸缩、增减,到最后收成四边直角,再回边固定,一张竹席便编织完工。
编织包鸾竹席工序复杂,手工精细,编织时不但要求经线和纬线交叉严丝和缝,且花条牢固,纹理整齐,同时还要在上面织出喜字、铜钱、水波纹、木花芯等图案,好的工匠还可编织出老虎、狮子、雀鸟、龙蛇等精美图案,使得竹席不但适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包鸾竹席采用天然材质,纯手工制作,成品散发竹木清香,竹纤维光泽鲜亮,细丝密纹、轻巧美观、柔韧细腻、折叠后无痕,体现了民间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2010年,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