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大宁河刺绣俗名“巫绣”,是流传在重庆巫溪县大宁河畔的民间手工艺。“巫绣”以其细腻逼真,正反如一,构思巧妙,美观耐用等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山庄田园、林木花果、仙山琼阁、琴台瑶池、虎兽麒麟、旗锣轿伞、明间故事等为内容题材,灵动温馨,古朴高雅,是宁河流域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唐丽娟开始跋山涉水,奔走在大宁河的每个角落,搜集残留的巫绣绣片,共搜集不同年代的绣品100余幅,同时走访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了解绣品的文化根源和技艺特色,并将绣片无菌保存,将获取的文化资料整理成文,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7始唐丽娟将宁绣的核心技术传授给当地200多名妇女,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搭建生计平台,扶持鼓励许多残疾人学习巫绣技艺,获得生活技能,实现自身价值,减轻社会负担,她的创业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于2009年提名为感动巫溪十大人物,她的作品曾在上海市博会展出,她的善举在精英博客成为佳话。

宁绣刺绣有限公司一头挑起了万家生计,一头挑起了百年传承。

长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神秘悠远的巫文化留给后人几多遐想,它是看不见的心情元素的集合,它也是看得见的生活元素的构建。“巫绣”——其内涵的确定性和外延的模糊性无不彰显巫术的诡异神秘色彩。随意捻来一个细节,花非花,鸟非鸟,彰显“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智慧。构思这样的作品,承载的是先祖美好的祈愿,完成这样的作品对于先祖,就是一个抚慰。一直以来先祖都用一只一线祈愿子子孙孙富强,用一花一木塑造世间的和谐,时时透露着诚实,处处彰显着友善,走过历史的长河这些古老绣片仍与我们的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此的契合。巫绣,就是我们亘古不变的民族心灵史。

先祖用刺绣的形式将无助隔绝在繁花之外,将美好停留在繁花之中,无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在这创作的其中,那目不识丁的绣花先辈也由简单变得深邃,由荒诞变得睿智,似乎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宁绣反映的文化是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境界。巫文化,质优而趣灵,一直鲜活地围绕着人们的生活。文化驱动风俗,巫文化孕育了在世界上都极具独特的绣文化。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针线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这就是巫绣。


上一篇:【传统技艺】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西安市)

下一篇:【体育与杂技】长安狮子龙灯会(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