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古代匠师们留在崖壁上的石窟艺术;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一个是文化遗产,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立体艺术,一个是平面艺术。彼此似乎毫不相关,但八旬老者,原大足县文化馆退休美术干部庞书麟却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用30余年时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大足石刻剪纸。 30多年来,庞书麟的剪纸作品屡屡获奖,自己也担任了四川省剪纸艺术研究会理事。但这门艺术却跟许多传统艺术一样,只叫好不叫座,除了博物馆、艺术馆和同行收藏外,个人购买者较少,甚至连继承这门手艺的传人也难觅。 直到90后粟未希的出现,作为大足剪纸第四代传承人,他给这门根植于大足石刻文化沃土中的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大足剪纸与中国剪纸一脉相承,深入融入了民众生活,是古来即有的地方民俗艺术。20世纪70年代开始,庞书麟走上了传承剪纸的探索路。20世纪80年代起,又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以大足石刻雕塑题材创作出平面剪纸艺术。


上一篇:【传统美术】藏文书法(果洛藏族自治州)传承人:桑格达杰

下一篇:【传统技艺】大足剪纸(重庆市)传承人:庞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