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巴国内乱,土家族先人巴蔓子将军去楚国借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池方可出兵。楚兵解救巴国后,楚国来巴国要求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让城池,于是对楚国使者说:“许诺,乃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言毕,巴蔓子便一口喝下碗中酒,并将酒碗摔碎,自刎而死。楚使将巴蔓子人头带到楚国复命,楚王深受震撼,以上卿之礼厚葬其头颅。巴蔓子将军摔碗自刎、以头留城被传为佳话。后人喝摔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舍身取义,表达敬重。

  还有一种说法,明末清初时,石柱土司秦良玉率兵三次北上勤王,石柱三十六寨白杆兵在古寨集合时点兵马、祭帅旗、敬土王,当时士兵们和亲人告别时也喝了摔碗酒,表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上一篇:【民间文学】丰都县民间故事(重庆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巫山神女传说(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