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乳山平绣(威海市)传承人:单丽莎
2018-06-27 10:08
单丽莎,1953年出生,高中文化。她从15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鲁绣、苏绣技艺。单丽莎天资聪慧,学艺常常是心到、眼到、手到。到了20岁,她把母亲从老辈子学来的平绣技艺全部收入囊中。高中毕业后,她潜心学习本地抽纱、勒网、平花绣,同时,掌握了技术繁琐的丹东绣。所绣图案多为花鸟虫鱼、松鹤延年、鱼水相合、喜鹊登梅、福寿双全、五子登科等吉祥富贵题材。枕头、门帘、肚兜儿、衣服、被套、台巾、手帕等生活用品都是她练习技艺的平台。短短的时间内,她的刺绣技艺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世纪末,随着机绣、电脑绣的不断改进,效率大大提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平绣。可是,单丽莎认为,现代机绣虽然效率高,但远不如传统手工平绣逼真、文化底蕴深厚。她不甘心放弃平绣技艺,每天坚持绣一些日常用品,并在新做的衣服上绣花,同时注重观察生活,并将看到的美景通过针线绣到丝绸上,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由于她对乳山平绣的坚守,社会上不少结婚的、过生日的人家,都邀请她绣红腰带、中堂、条幅、挂轴、福寿图等吉祥物品。几十年过去,单丽莎最终成为乳山平绣名副其实的守护者。
平绣很注重所绣物品的形与神,要想让平绣技术更上一层楼,提高书画水平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为了提高书法艺术水平,2002年,单丽莎报名参加了乳山老年大学书法培训班,每周学篆书两天。为了学好书法字,一度对秦书、汉简及晋、明、清时期的名人字帖及古代的甲骨文、石鼓文、籀篆等古代字体着迷研究、练写、强记。2009年,单丽莎的篆书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年,她也被老年大学聘请为篆书讲师。就这样,她一边写篆书,一边教学,同时还一边进行篆书平绣创作。她的平绣书法作品对宣传乳山书法与平绣艺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1995年以来,单丽莎开始尝试创作篆书绣品,主要有一生平安、福、寿、百寿图、百福图以及诗词赋等作品不计其数。她创新的书法绣,独特的针法,优美的线条,漂亮的色泽,赢得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官员和客商的极大兴趣和爱好,收藏者络绎不绝,她的许多作品被青岛、烟台等地宾馆收为陈列品,为保护乳山平绣这一宝贵的传统技艺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这项精美的手工平绣技艺,因机器刺绣的冲击,一直无人学习,单丽莎也已经60岁了,如果不及早将乳山平绣技艺传承下去,此技艺有自然消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