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为了传承土火纸这项技艺,李高强被父亲李世林叫回来造纸,他目前是奉节县“奉节土火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36岁的李高强是李世林的大儿子。上午10点,李高强脱下鞋袜,跳入一个长方形的凹槽,凹槽中满是淡黄色的“泥巴”,而这些“泥巴”就是尚未成型的纸浆。

随即,李高强用手扶着横在面前的木杆,双脚交叉在纸浆中挑起“舞蹈”。这一步就是造纸工艺中的“踩槽”,踩得越久,纸做出来越好。

李高强说,自己家几辈人都做着相同的活路,父亲、爷爷、曾祖父还有高祖父,都是以此为生。他们一家四姐弟,很小就已经开始帮父母打下手,踩槽是孩童时代他最喜欢的活路。湿湿的、软软的纸浆,就好像是他们的蹦床,兄弟姐妹几个人就这么蹦蹦跳跳地度过了童年。

当地政府正着手规划,将李家的手工造纸作为旅游项目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原汁原味的古法造纸。

如今,只有他一个孩子还留在家中,父亲年迈已经做不了这种活路,于是踩槽大部分时候都是他一个人干的事情。

“以前的光景,孩子们是不知道的。”对于造纸,李世林比孩子们的感触更深。他说,自己1947年出生,在父亲那一辈,造纸在农村还是比较风光的营生。那时,家里请了5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工价是每天一升苞谷,附近没有田地的农民,经常是一整年都在他们家里帮工。上世纪50年代末,村里建成了公社,作坊划归集体所有,但熟门熟路负责操作的,仍是祖父和父亲。父亲将手艺传给了他,他又传给了几个孩子,但最后在家帮他做活的,只剩下李高强一个。



上一篇:【传统技艺】乳山钩织(威海市)传承人:于淑兰

下一篇:【传统美术】葫芦烙画制作技艺(威海市)传承人:孙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