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满文、锡伯文书法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保护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满族书法中篆字的横、竖、撇比较工整,共有32种字体。

  依笔画的特征命名,如琼楼篆,根据一段满文字结构的特点,将文字横、竖笔画的长短用毛笔人为控制,形成的文字错落有致,看起来像一排排大小、高低不一的楼阁,富有诗情画意。而绝壁篆则刚劲有力,横、竖比例相当,不像琼楼篆那样夸张。

  此外,根据满文书写的特点和美观的要求,满族人还创制了垂露篆、龙爪篆、柳叶篆等。

  满族人依据汉字的书法艺术创制出了满文的正、草、隶、篆书法体系,草书多流传于民间手抄本和书信往来,篆书多用于牌匾和官印,正楷和隶书多用于官方的奏折、地方史志和重要文献的记载。

  锡伯文书写时以词为单位,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采取通用的标点符号,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锡伯文有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和10个专用于拼写外来语的字母。字母单用或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以及词中音节首,词中音节末等不同位置时往往有不同的字形。

  锡伯文书法源于满文书法而满文书法又源于蒙古文书法,为锡伯族著名书法家“格吐肯”所改进。

  锡伯文32种篆字和汉文隶书字融会而创、以其姓命名的“格隶体”,笔意遒炼、秀逸含蓄。他的作品还展示了锡伯文和锡伯文的正、草、隶、篆等各种书法形态,“虽然不懂字意,仍然可从笔端之下见识书法的神韵”,一位汉族观众说。
  锡伯文书法源于蒙古文书法,自清代起自成体系,锡伯文创始于上20世纪30年代,取法自锡伯文。现今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锡伯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宁和西北的新疆。目前,这两种文字在这两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多。

  2014年11月11日,满文、锡伯文书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19。




上一篇:【传统美术】新疆蒙古族唐卡(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下一篇:【传统技艺】木匾工艺(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