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看似普普通通的银片、银条,在他的手里却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一个个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每个细节都透着一股精致。

 走进杨光宾雷山苗族银饰传承工作室,临墙而立的一件件银饰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橱窗里陈列着一枚枚银制的胸花、簪子、耳环、耳坠、项圈、颈饰、首饰、衣饰等,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顺着杨光宾的手势,精致的茶壶上有二龙戏珠纹样,鳞片一闪一闪,形态逼真。而银帽上有数只凤鸟、蝴蝶高居花簇之上,蝴蝶翅膀的斑纹清晰可见,好像正在翩翩起舞,这一切看上去,真的很美很美。

 杨光宾的家乡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是有名的“银匠村”,这个地区还有麻料、乌高、白高等苗族村寨,银匠高手甚多,制作出来的银饰造型精美,远近闻名,而杨光宾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经文化部确定,杨光宾成为苗族银饰制作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1963年出生于控拜银匠世家的杨光宾,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小时候,因生活条件艰苦,7岁就给父亲打帮手,13岁便跟随父亲学习祖传技艺,或许是在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的原因,他对银饰制作的纹样、图案、造型都有着特殊的感觉,加上他聪明能干,勤奋好学,仅一年多时间,就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一手好功夫,成为家中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并且在传统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历时一个月打造的得意之作《苗族银饰花冠》,是杨光宾根据苗族古歌传说中的故事加以创作,它的图案由66朵花、51个花蕾吊穗、12个骑马武士、6只蝴蝶、6只“修妞”(苗族最大的神)、13只吉祥鸟、12条苗龙及正中央脊宇鸟组合而成,该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还有两套作品《苗龙系列》和《编丝手镯》,在参加北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另外,曾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播放的专题片《白色图腾》,也是他的作品。杨师傅自豪地说:“每一件银饰都在讲述一段苗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灵感,这个故事,将不能体现出我们苗族深厚的历史与纯朴的民风。”

 

上一篇:【浙江·曲艺】绍兴平湖调(国家级)传承人:王玉英

下一篇:【甘肃·曲艺】凉州贤孝(国家级)传承人:冯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