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哈密市)(区级)
2018-06-25 10:53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图度恩”,意即长歌,是相对短调民歌而言的。据民间传说,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经存在,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蒙古族草原儿女独有的艺术审美和人间深情。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作为草原上的民歌,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堪称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
2012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