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当地俗称放土焰火,意在袪邪、迎新、助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打花”长期以来受到巴里坤人民的喜爱,也成为巴里坤汉文化认同的象征之一。来自中国内地多个省的汉族居民,通过这种除旧迎新的民俗活动,把自己的情感和寄托完全付于巴里坤大地,成为文化概念上的“新疆巴里坤人”。

“打花”的艺术创造也是令人振奋的,在当年照明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为寂静的暗夜增添了多彩的光明,使人们在得到文化享受、情感渲泄和艺术滋养的同时,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延续中华之脉、振奋民族精神等不可估量的作用。

“打花”应用了传统冶炼技术、生铁水的红色特性和铜水的绿色特性,木屑与铜、铁水同溅并燃、相映成晖的特点,并利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和力学抛物原理,其表现聪慧、机智而恰当。这种技艺是巴里坤民间传承人长期继承、发展民间传统技艺的智慧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曲艺】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哈密市)(区级)

下一篇:【民间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哈密市)(区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