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绕棺,又称“穿花舞”、“跳丧舞”、“打安庆”、“穿丧堂”等,由佛教法事演变而来,是土家族丧葬祭祀活动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容吹、打、跳、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打绕棺是千百年流传在川东、渝东、渝东南、湘西等山区的一种土家民族民间丧葬祭祀习俗。经过世代相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活动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山区。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老人去世后,孝子首先要跪在亡者床前,焚烧一种粗糙的黄色草纸,谓之“落气纸”。在将亡人装殓入棺后,即燃放鞭炮,派人翻山越岭告知亲朋好友,谓之“报信”。亲友及乡邻在接到报信后,即从四面八方赶到丧家,谓之“奔丧”。

孝家把灵堂设在堂屋里,灵柩前的四方桌上供奉着红色的灵牌,灵柩上铺着红色的绣花绒毯。打绕棺所用的牛皮大鼓就置于灵柩前的桌子旁边,灵柩四周的空地就是人们打绕棺的地方。

吊唁的人吃过晚饭后,最热闹、最浓烈的打绕棺也要开场了。只见掌鼓歌师走到灵柩旁,拿起鼓捶示意前来奔丧的客人,到绕棺开始了。擂响牛皮大鼓,随着“咚咚咚”的鼓点节奏,掌鼓的歌师高声唱出“待师”曲:“我打鼓来你出台,黄花引动白花开……”奔丧的土家汉子相邀上前,随着鼓点踏着节奏,自然地走到灵柩前起舞,边跳边与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唱着应和:“跳丧哎……”一领众和,边唱边舞,现场气氛热烈。

打绕棺是一种歌舞性很强的民俗祭祀表演活动。其舞姿刚健、古朴、豪放、粗犷,尤其是跳“燕儿衔泥”,更为绝妙。只见一人丢一手帕在地下,另一人叉开双腿下大腰,随着鼓点的加快,双手后翘煽动双翅,嘴拢地面衔起帕子。



上一篇:【传统技艺】冬不拉制作技艺(哈密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车车灯(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