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 山东梆子(泰安市)传承人:郝瑞芝
2018-06-23 15:54
郝瑞芝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据她讲,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四口靠父亲在戏园子打杂糊口。不过倒是为她学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当时才四五岁的她,整天钻到戏园子看豫剧名家常香玉表演的《红娘》、崔兰田表演的《桃花庵》……或许是与戏剧有机缘,在如痴如醉地看戏和同小伙伴连唱带比划的时光中,郝瑞芝8岁那年有幸成为了商丘科班名旦高化友的徒弟。初学豫剧,青衣、花旦、闺门旦,10岁时便以《西厢记》红娘挂头牌而一炮打响。
豫剧是河南的主要剧种,齐鲁大地则是山东梆子戏剧之乡。建国后不久,郝瑞芝受到山东省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的青睐,团中的男旦刘云亭先生是山东梆子的嫡系传人,艺术造诣颇深,他那高亢而委婉的唱腔,柔中有刚,音域宽广,悦耳动听,别具一格。郝瑞芝第一次接触山东梆子,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辗转来到东平县剧团,又有幸与山东梆子名角姚月芝,小白鞋(艺名),刘景泰配戏,使她对山东梆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繁荣山东梆子这一艺术瑰宝,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决定,郝瑞芝当时所在的泰安地区豫剧团改为山东梆子剧团,这对她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郝瑞芝早已是天天挂头牌的豫剧名角,年龄也已经二十出头。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应当怎样抉择?回河南继续唱豫剧,可以说轻车熟路;而半路改唱山东梆子,前景如何,很难设想。毕竟她是豫剧演员出身,剧种的改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最后,郝瑞芝在领导的鼓励和群众的支持下,毅然决定知难而进,面对挑战。
因早年曾与著名山东梆子演员宋玉山(艺名立楞)同台演过戏,其纯正浓郁的唱腔给郝瑞芝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此她找到当时在山东省戏校任教的宋玉山并拜其为师。
郝瑞芝深知,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放下名演员的包袱,甘当小学生,下苦功夫,虚心向老前辈和同事们学习。使自己逐渐掌握山东梆子的真谛,融入其中。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郝瑞芝对山东梆子戏可以说逐渐驾轻就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扮相俊俏、表演细腻,唱腔高昂明亮、念白吐字清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主演的《春香传》、《盘夫索夫》、《秋江》、《桃花庵》、《杨八姐游春》、《丰收之后》、《贺后骂殿》、《穆桂英挂帅》、《柳下人家》等,场场爆满,深受观众欢迎。
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不论是做演员还是当团长,郝瑞芝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山东梆子的创新繁荣和传承发展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