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帅氏莽号(重庆市)传承人:帅世全
2018-06-23 15:31
何为莽号?据记载,莽号系藏传佛教法器,流行于西藏、内蒙古、云南、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是寺院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乐器。那么阿蓬江镇的帅氏莽号跟藏族的莽号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采访团一行跟帅世全聊了起来。
帅世全说,至于他们家族的莽号是否与藏族莽号同源,目前还不能肯定,但也不能完全地否定,因为至今还没有可靠的证据去证实。帅氏莽号的外形与吹奏方式与藏族莽号区别不大,只是稍微短小。但根据土家族相关文献记载,土家族莽号原为土家山民用杉树皮卷筒做成,后改用竹筒,再改用青铜铸造,这又让帅氏莽号跟藏族莽号多了一层关联。想来也是,我们这里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而土家族的语系跟藏族的语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至于莽号这类乐器到底有没有关联,还真不好去作一个论证。
对外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据帅世全介绍,他们家族的帅氏莽号至今已流传200多年,是他们的祖辈帅朝耀于18世纪70年代制作出来的,最开始只制作了2支出来,后来又增加了2支。因为历史原因,在上世纪大炼钢铁的时候,他们家族曾拿出2支莽号用于炼钢,因此流传至今的就只剩下另外那2支莽号。
据说保留下来的这2支莽号由于年代久远,也有一定的损坏。1980年,当时的四川省文化馆派人进行了3次修复,才让这2支莽号得以恢复。我们一睹莽号的风采后发现,整个莽号的筒身都没有设置音孔,它总长在1.5米左右,以黄铜为主要制作材料,可分为吹盘、号杆和盘口三部分,而号杆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由下往上,号杆越来越细。不用的时候,可将号杆逐一收拢方便携带,需要吹奏时,再将各段号杆拉出来并固定。
莽号最初是族长召集族人集会所用的工具,相当于号角、军号和现在的广播、喇叭。族长如要召集族人集会,就把莽号吹响,族人听到莽号就要迅速赶到族长身边,而且不能有丝毫怠慢。“祖辈帅朝耀是最先使用莽号的族长。”帅氏全说,他们的祖辈曾经用莽号给地主发号施令。吹号在以往来讲,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所以在一些文坛祭祀等庄重的仪式上用得较多,加上它能辟邪的说法,所以现在的红白喜事以及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都会请他们去吹莽号。1984年的一件事可以说是让帅氏家族印象最深的,因为1984年黔江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时候,帅氏莽号作为特色节目参加了庆贺,当时是他的父亲跟他的幺爷去参加的演出,至此也算是帅氏莽号的重新面世。
很多传统文化最终没有流传下来,主要就是在于传承方式的选择上,帅氏莽号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帅氏莽号仅限于在家族内传承,如今会吹莽号的人越来越少。帅世全说:“以前家族关于莽号的祖训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所以到2002年的时候,莽号吹奏者只有14人,莽号也只有之前留下来的那一对。”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帅氏家族为了拯救这一文化遗存,开始对外教学传授。采访团一行了解到,从2002年开始,阿蓬江镇政府开始对帅氏莽号进行了保护性发展,出资仿制了20支莽号,并在原龙田、马安、天台、两河、兰田、盖坪等村大力推广;2007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又购买了一批莽号进行推广学习;2009年的时候,阿蓬江初级中学也买进了一批莽号供学生学习;之后,帅氏家族也筹资购买了26支。加上别的乡镇近几年购买的帅氏莽号,黔江区帅氏莽号的数量目前已达100余支,吹莽号的成员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人,固定可以参加演出的人员也有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