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原两河镇政府在征集民间艺人、民间工艺品工作中,发现了龙田帅氏家族的莽号,当即作为当地的独特民间器乐进行登记,并制定了保护和传承措施。后来,在挖掘、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中,镇政府把龙田帅氏莽号作为地方民族品牌来打造,出资5万元仿制了20支莽号,制作了30套供演出的民族服装。同时,组建帅氏莽号队,请帅氏莽号第4代传承人帅永安传授吹奏技艺。 

    据熊定质介绍,莽号队组建后,队员们在农闲和下雨时,都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练习、切磋,并成为了镇里活跃的群众文化队伍,除了经常参加邻村群众红白喜事、新房落成、寿诞祭祀等表演外,还先后参加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地区、黔江开发区、黔江区成立庆典和第一、二届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艺术节上的开幕式,并在重庆解放碑举办的黔江民族文化周上闪亮登场,帅氏莽号的绝技演奏让现场观众为之倾倒。从此,帅氏莽号成为了黔江各种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过去演奏时只有四支莽号,可说是小敲小打;现在是20多支莽号同奏,既有声音,又有气势。给人一种庄严、气派的感觉。”帅世全说。 

    2006年,在黔江区首届乡村文化节上,久违的帅氏莽号一展“雄姿”,让人们听到了100多年前的雄浑之音。就在文化节上,阿蓬江镇被黔江区政府命名为“莽号特色文化之乡”,并授予帅世全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8年,帅世全在父亲帅永安病逝后,成为了帅氏莽号的第5代传人。 

    2009年10月,帅氏莽号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帅氏莽号从此获得新生。


上一篇:【传统舞蹈】火虎(济宁市)传承人: 周长来

下一篇:【传统舞蹈】尚寨竹马(济宁市)传承人: 李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