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彭水苗绣(重庆市)
2018-06-23 14:2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中部,居乌江下游,北接鄂境,南连贵州,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境内郁江、普子河两岸,历史上是著名的苎麻、蚕茧产地,也是彭水苗绣兴起和发展的聚集地。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彭水刺绣作为苗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这样的属性。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苗族刺绣历史悠久,在我国刺绣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纹样古朴,造型稚拙,色彩斑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的技艺传承,成就了独特的苗家刺绣,并使之独树一帜。
彭水苗绣的兴起与发展和苗族祖先迁徙紧密相关。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口头文学和服饰图画艺术来传承历史文化。苗绣苗族刺绣承载着历史文化,几乎每个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传说,深含民族的文化,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不仅长盛不衰,且十分丰富发达,可谓到了以服饰再现历史的地位,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刺绣图案包括缅怀祖先的创世、祭祀,也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可谓“穿在身上的历史”。
苗族保留至今的传统习俗,与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传递相得益彰。苗家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作一套嫁妆。从绣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姑娘的心血。无论服装还是头饰,都工艺复杂,做工精细。每一种图案都蕴含了美好的祝愿和祈福。
以普子坝苗家刺绣为代表的彭水苗绣,种类繁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手法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相对复杂,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堪称精品。
彭水苗绣是蚩尤九黎后裔的无字史书,是彭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活化石,是研究彭水乃至武陵山区的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美术学等学科的不可或缺的人文素材。传承和发展苗绣技艺,对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国特色,增加彭水旅游内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