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第29代掌门人陈洪儒(彭水岩东乡人)继承传统,立志创新,摒弃陈规陋习,在1998年组织渝黔边区蛇伤交流会和技艺擂台赛,他通过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博采众长,优化药方,革新技艺,在各地民间蛇医艺人献出的530余种蛇伤药物的基础上筛选出89种,最后精选出21种配制成“西南蛇伤中草药”,变传统的火罐拔毒为针剌排毒,同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采取中西医结合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蛇伤治疗,极大地提高了疗效和患者成活率,至1988以来,经其本人医治的蛇伤病人550余例,只1例不治死亡,伤者治愈率达99.8%,疗效十分明显。

鹿角蛇毒疗法经过30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技艺成熟,成效显著,民间信誉度高,与目前主流蛇伤医治方法相比,具有排毒快、疗效好、费用低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008年被列入彭水自治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鹿角蛇毒疗法所用药物均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采集过程十分艰难,加工过程复杂,治疗过程需人工针刺放气排毒和对患部进行长时间清洗搓揉,加之接受治疗的多为贫困山区群众,自身财力有限,使得这种民间行医回报普遍偏低,客观上增加了在当今社会的传承难度,必需加大保护力度,确保这一悠久的民间医药得以传承长久传承,在条件成熟后进行深度开发,让这一门古老的医药发扬光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造福于民。


上一篇:【传统医药】鹿角镇民间蛇伤疗法(重庆市)

下一篇:【民俗】苗山打闹(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