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豆腐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一带的传统饮食。它是在鲜豆腐的基础上加以灰鲊制、炒制、除尘等制作工艺,生产出的一种新食品,具有耐贮耐运,柔韧皮实,食用方便等特点,极大地扩展了豆腐的食用空间,深得群众喜爱,是当地群众餐桌上的佳品。黄家坝灰豆腐制作技艺目前多以家传为主,其中大部分传承人以家庭主妇为主。

包括黄家镇在内的渝东南与黔东北结合部,多深山峡谷,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适合豆类生长,当地历史上便广泛种植黄豆,成为当地群众的常备食用农产品之一,豆腐也是广为流传的饮食佳肴。但是,鲜豆腐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成品易腐易碎,不便贮运,增加了人们食用豆腐的难度,在这一带普遍流传着“杀牛等得,推豆腐等不得”的俗语,可见当年制作鲜豆腐并非易事,导致豆腐一直是当地群众餐桌上的“稀客”,成为逢年过节,招待宾客的奢侈品。为了实现豆腐的耐贮耐运,改善可食性状,当地民众进行了长时间探索,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灰豆腐制作工艺,极大地改善了豆腐的食用性,终于将餐桌上的“稀客”变成了“常客”。灰豆腐制作工艺产生于厨房之中,也流传于厨房之中,所以其传承方式主要以家传为主,传承人以妇女为主。

就灰豆腐作为食品而言,具有营养丰富,绿色环保,菜品易于加工,食口性好的特点,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食品,应当继续传承。其制作技艺更是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智慧,通过对这一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饮食习惯,烹饪技艺及饮食营养,对研究当地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具有重大作用。但是,由于灰豆腐用料讲究,制作过程工艺复杂,制作环境艰苦,无法进行工厂化生产,导致成本高,利润低,传承人越来越少,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应当加大保护力度,确保这一民间食品工艺得以长期传承。


上一篇:【传统音乐】诸佛盘歌(重庆市)

下一篇:【传统医药】鹿角镇民间蛇伤疗法(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