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日喜庆,巴渝大地就会锣鼓声声,吹打不断,尽情地表达着人们内心的喜悦。但就在这一片又一片的吹打声中,却有一支鼓乐显得非常特别,它既具有巴渝传统鼓乐的热情奔放,又带有江南丝竹的幽雅韵味,它来自榨菜之乡重庆涪陵的御锣。

  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涪陵御锣的“御”是与中国古代皇帝相关的御,而御锣则直接与清代的宫廷人物周煌相关。

  周煌,1714年生于涪陵酒店乡,乾隆元年(即1736年),22岁的他便中了恩科举人,之后历任四库全书馆总阅、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后又任皇太子的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他一生不仅政绩显著,更以学问见长。并有大量的文集和墨宝留传于世。他虽然高官在位,却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据史料记载,他曾3次回家乡涪陵,特别是到了晚年,思乡之情更是与日俱增,而御锣与他浓浓的乡情是紧联系在一起的。

  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听到了一段轻盈幽雅的音乐,令他欢喜不已,在他回京之际,便将它带回了京城。从此,皇宫里响起了委婉悠扬的苏锣之声。乾隆五十年的正月,已到了74岁的周煌因病决定告老还乡。乾隆皇帝念其在朝廷功勋卓著且尽心尽职,并知他喜爱苏锣,于是,赐半副銮驾并派宫廷礼乐送其衣锦还乡。

  据涪陵市志的详细记载:这支乐队共有乐器5种12枚,其结构形式为两排。前排敲小鼓的充当乐队的指挥,小鼓置于五色彩稠扎制的鼓架上,架上嵌有被庆贺人的画像。小锣二人,小手锣四人;后排有洞箫、玉笛各四支,分成两边。我们可以想象出他们越过千山万水,从京城一直吹吹打打来到涪陵的壮观场面,由于它是来自北京皇宫里的御用乐队,家乡人再不叫它苏锣,而把它尊称为御锣。

  御锣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是堂鼓、苏锣、包锣等,所以,御锣的曲声跌宕起伏,清新而优雅。它们跌宕起伏,时而悠雅时而奔放,舒缓时犹如仙女们宫中起舞,快促时恰似壮士们凯旋。它既有浓郁的贵族味,又充满了吉祥喜庆,于是,来到涪陵的御锣很快就在当地的名门望族中流行开来。


上一篇:【传统音乐】巫 音(重庆市)传承人:史新民

下一篇:【传统音乐】诸佛盘歌(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