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在荆山深处,有一位命运酷似巫音的执着者,他就是巫音的发现者——襄樊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杨顺适。当时他在保康县一中任教,这位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高才生,被戴上了“走白专道路”的帽子,被贬到沮水河畔一个条件极差的学校任教。他多次亲眼目睹巫音演奏的全过程,认为这是少见的古楚宫廷音乐,并暗暗记下曲谱。直到摘掉头上那顶沉重的帽子,调到县文化局工作后,才坐下来潜心研究。适逢1985年全国开展民间音乐普查,他开始系统的调查整理研究,足迹遍布沮水流域的马良、两峪、重阳、店垭等地,远涉宜昌、远安、南漳等县,跋山涉水,走访民间巫音艺人上百人,寻幽探源,最后确定马良镇赵家山村王作玉是巫音传世之家族,祖辈从事巫音可以追溯8代以上。1989年,他的《楚风之声巫音调》在《中国音乐》上发表,立刻引起了音乐界和楚文化研究界广泛关注与认可。《沮水巫音》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

上一篇:【传统音乐】巫 音(重庆市)传承人:王述金

下一篇:【传统音乐】巫 音(重庆市)传承人:史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