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哈萨克族养鹰习俗(哈密市)
2018-06-23 12:32
早在4000年前,哈萨克的族先就有养鹰驯鹰的习惯。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不论捕食或飞行,金雕永远是蓝天中终极的猎手。
每当岁寒积雪、野兽觅食的时节草原上就有了不少架鹰出猎的人们。他们骑着追风马,挎着叉子枪,左手持缰绳,右手戴护臂,一只目光炯炯、雄姿勃勃的猎鹰挺立于皮护臂上,昂首注视,跃跃欲飞,一旦发现猎物,就俯冲下去,像离弦之箭,锐不可当这种猎鹰体积很大,体重很重,寿命也长,十分珍贵。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它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猎鹰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鹰是生活在高山上的飞禽,秉性凶猛、动作敏捷,要想捉住并驯服它,那得有一套“绝招”。猎鹰不但是哈萨克牧民狩猎的主力,而且也成为他们的朋友。
鹰猎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自古沿袭至今的技能,“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用来形容哈萨克人的狩猎再恰当不过。巴里坤的哈萨克人捕获野生老鹰后(大部分都是雌鹰),将其中一只脚绑上绳子,再用羊皮罩罩住鹰头。最后把老鹰架放在一根木棍上(有点像小晒衣架的方式),有空就用力晃动让他掉下来,过几天后,老鹰因体力不支,又饿又看不到而昏倒在地上,再用冷水将它泼醒,如果没死,只给予饮水,直到驯化才给予肉类,这个过程,不知道死了多少野生老鹰,才能换取一只帮人猎物的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