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福果民间礼仪音乐(重庆市)传承人:亢鹏
2018-06-23 12:26
铜梁县福果镇福果民间礼仪音乐,属正一派的邱祖派。亢鹏法名亢阳开,是邱祖派道坛第十二代传人。早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亢家祖先亢朝向,法名亢真灵,就是邱祖派第六代传人,也是亢家道教坛班第一位掌坛师。其后亢家班即成为当地的职业道教道场坛班,并在该家族内代代传承。亢鹏1925年出生,13岁时便辍学加入坛班,诵读及见习该教派各种朝科祀典,学习教派的音乐。由于他粗通文墨,学习勤奋,不久即成为坛班的吹、打、唱、念、写俱能的“五皮齐”道士。1981年该坛班班主亢泽清(法名亢阳初)代表上代掌坛师亢其格(法名亢一怯)颁职,授予亢鹏,亢鹏即成为正一邱祖派道坛第十二代传人。
亢鹏对道场音乐有一定水平,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道场音乐、促进民间宗教音乐的地方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做法事所演奏的音乐中如“一倡四赞”、“八腔八调”及部分单支曲牌主要是该教派的传统乐曲,按祖传风格演奏,有的唱,打曲调及演奏方法,则吸收借鉴了部分当地山歌、民歌、戏曲等音乐元素嵌入了道词,使形成了地方化的民间道乐。
由于道场这种民间祭祀仪式,植根于民间,既含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但却蕴涵有群众尊长尽孝的传统美德。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本不提倡做道场等祭祀活动,但在农村许多地方还是偷偷地为死者做道场。所以亢鹏道场坛班,仍断断续续地,或明或暗地传承下来。
“文革”后,1981年以来,在国家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的推动下,全国自下而上地进行民间文艺普查。1986年重庆市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在全市查访了16个区县的82个区、乡,采集到各种民间器乐曲二千九百余首。在宗教音乐道教道场部分,选录了福果福果民间礼仪音乐唱腔31首,锣鼓(有的含吹打)9首(堂)。进行了录音、录像、整理、记谱。并撰写了论文数次参加国际宗教音乐研讨会。显现出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