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三江号子(重庆市)传承人:唐祥林
2018-06-23 12:23
40年,与船为伴
三江号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它能在吼唱中统一步伐,凝聚力量。唐祥林老人13岁开始跟着姐夫到处行走学拉船,15岁便当上了一艘由十多名船工拉纤的大木船的号子头,从此也开始了他与船几乎贯穿一生的使命。与水为伍,与船为伴,这是当时船夫们的真实写照,也是唐老师自己真实的生活。作为领唱的号子头,几十年间,唐老师等人为无数过往的船只拉起纤绳,唱出响彻三江的号子,同时也见证着合川水上航运的兴衰嬗变。
一条路,春夏秋冬
“喊号子是为了拉船走。”如今82岁高龄的唐祥林老人说起话来依旧慷锵有力。合川作为水路运输枢纽,每年的货运量就可达百万吨。而当时并没有机动船只,顺水而流的木船在运输时时常遇到逆水,滩涂等危险情况。船工们便亲自下水帮助船只顺利度过险境,三江号子就是船工们根据江河沿岸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航道水流缓急和船只载重情况,应时即兴呼喊出来的。然而每天过江的船只岂止一两艘,在唐老师的记忆里,“拉船是没有休息的,如果休息了,河上河下的人该拿什么过日子……”不论春夏秋冬,在拉船的这条路上,无数像唐老师这样的船工们,不畏惧炎热或者寒冬,他们光着膀子光着脚,在沙砾中奋力迈步。三江号子,可谓是他们过险滩度急流精神的体现。
一嗓吼,响遏行云
“呀嗨那他哟——呀嗨那他——呀莫呀莫嗨莫!……”,如今唐老师唱起三江号子来嗓音依然是那么高亢激昂,学生研究员们被唐老师的气势感染,在旁边跟唱附和,笑声不断。“三江号子的曲调有很多,以前在做号子头的时候我可以唱上千种……”唐老师回忆过去的时候精神抖擞,过去在航+运道路上和伙计们一起喊号子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然而说到现在,唐老师的眼神一下暗淡了很多,“现在会唱的人也只有几个了,这种民间音乐估计要失传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