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汉族踩高跷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在巴里坤每逢庙会和春节、正月十五等节日,人们就集聚在一起进行表演,高桥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所以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不受舞台限制,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踩高跷表演者用两根木棍做腿,在木棍中间部位靠上安一脚踏板,游艺时表演者两脚分别踩在踏板上,脚至膝下用绑带扎牢,随着锣鼓的打击和曲艺的演唱,进行各式各样表演。 踩高跷的表演丰富多彩,表演的人数不等,少则两三人,多则八九人。表演者的化妆、服饰多模仿舞台戏剧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人物,还有的按戏剧套路扮演,如“唐僧取经”、“白蛇传”、“猪八戒背媳妇”等等,表演者边走边做各样惊险滑稽的动作,吸引过往人们驻足观看,舞者多持道具表演,也有边舞边唱,舞者踩的木竿矮的约一两尺,高的可达七八尺,根据表演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文武两种踩跷,文高跷偏重踩扭和情节性表演,武高跷重技巧表演,如单腿跳、摔叉、走独木桥和跃高凳等。


上一篇:【传统音乐】三江号子(重庆市)

下一篇:【体育与杂技】哈萨克族叼羊(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