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跳蹬石工号子(重庆市)
2018-06-23 12:08
今日,记者从重庆市大渡口区获悉,该区音乐作品《跳蹬石工号子》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舞蹈音乐选拔赛中从全市38个区县及市群艺馆的42个音乐节目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音乐类一等奖,随后将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群星奖”的比赛。
全国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艺术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性大奖,也是全国性群众文化最高奖项,每三年举办一届。涵盖了舞蹈、声乐、曲艺、戏曲、摄影、美术、书法7个艺术门类。大渡口区精心编排策划的音乐作品《跳蹬石工号子》因其“构思巧妙,感染力强,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一举夺得本次选拔赛音乐类一等奖。
大渡口文广新局局长唐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近几年的普查登记,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到37项,其中5项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大渡口一方面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成文化产品,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以堰兴剪纸和麦秆艺画为例,这些非遗文化作品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则将“非遗”创作成艺术作品搬上舞台,如《剪纸姑娘》、《绣娘》、《悠悠渡口情》、《跳蹬石工号子》等,不但在各类演出中受到百姓欢迎和喜爱,也逐渐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
据了解,“跳蹬石工号子”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最初是一种劳动号子,由于具有唱词通俗诙谐朗朗上口、音律畅快简洁易于流传的音乐特点,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变成为一种民间吼唱音乐形式。它不但是石工们在劳作中缓解疲劳协调操作和步履的一种劳动号子,还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哼唱的音乐娱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