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自治县朗溪乡田湾村竹板桥刘氏继承和发展了蔡伦造纸术,利用长溪河两岸丰富的竹资源生产环保草纸,家家有作坊,人人会造纸,被世人称之为“大山里的蔡伦部落”。

彭水自治县朗溪乡田湾村竹板桥刘氏继承和发展了蔡伦造纸术,利用长溪河两岸丰富的竹资源生产环保草纸,家家有作坊,人人会造纸,被世人称之为“大山里的蔡伦部落”。 竹板桥刘氏造纸,大致经历了4次变迁,2次工艺改进。造纸作坊先是在欧家洞,后搬到长溪河边,再搬上右岸半坡,最后才定居到地址上。工艺上也做了制料和舀纸成型上的两次改进。20世纪50年代,他们大胆引进生石灰浸竹工艺,取缔了蒸煮制料的办法,用碾压法取替了碓捣法;20世纪70年代由刘开胜创研舀纸工艺, 改每次成型1张为2张,提高工效一倍;改变原始型张,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  

朗溪竹板桥造纸系流传于彭水朗溪竹板桥等地的传统造纸术。早在唐宋时期,彭水竹板桥人就学会了土法造纸,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传承了11代。

朗溪竹板桥土纸是传统工艺草纸,其规格为22×44厘米,具有色泽金黄,厚簿均匀,绵实有韧性,汲水性能好,易燃烧等特征。

朗溪竹板桥造纸工序十分复杂,有“七十二道脚手,除开吹那一口”的说法。其工艺流程主要有:取料、制料、制浆、成型、干燥、包装及保管。工具有:砍刀及其刀荚、舀子、作坊、木榨、地甑、浆缸、料池、石碾、石碓、刮刀、凉杆、木锤、搅拌器、木桶、水漂、牛等。



上一篇:【传统技艺】老腊肉制作工艺(重庆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纸竹工艺(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