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宁夏大武口    【项目名称】青花瓷盘复原工艺(清代)

【遗产类别】民间工艺   【申报单位】大武口区文化馆
       【遗产级别】省级
       【所在区域】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接壤。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区。 
       【人文环境】大武口区物华天宝,历史文化遗址众多。悠久的边塞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多元的移民文化在这里交汇融通,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地理环境】大武口区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星海湖碧波荡漾,北武当熠熠生辉。这里曾连接着古老的黄河文明和广袤的草原文化。贺兰山岩画闪烁着史前文明的光辉,浓郁的回族风情迎接着八方来客。纯朴善良的大武口区人民极富文化底蕴,正满怀豪情开创未来。
       【历史渊源】大武口地区陶土资源十分丰富,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清雍正四年(1762年),就有“更取干泥,烧造磁窑,以资民用”的记载(《石嘴山土神祀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山西烧瓷匠人陈老大(实名不详)来大武口试烧陶瓷成功,其后人将传统的烧制工艺延续下来。1922年---1933年,大武口及其周边地区先后开办的瓷窑有7家,主要烧制缸、碗、盆等黑粗瓷,产品销往本地区、银川及陕西、内蒙古等地。1942年,宁夏省政府在大武口(清水沟)开办“宁夏光华瓷厂”(石嘴山瓷厂前身),开始采用新工艺烧制二细瓷器并成功。解放以后,大武口陶瓷事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瓷器产品由低档日用瓷器向高档生活用瓷器转换,产品也由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上世纪70年代,石嘴山(大武口)瓷厂生产的“语录”茶杯及牡丹、熊猫、仙鹤三套茶具,后经批量生产后,在欧美国家一炮打响。其中:复原(清代)青花瓷盘工艺并烧制成功,更是享誉中外。进入八十年代,大武口陶瓷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陶瓷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且共同发展的陶瓷工业格局。
       【基本情况】1979年2月(改革开放之初),英国某企业家来宁夏投资建设奶牛牧场合作项目。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欢迎宴会上,这位英国客人提出一个请求:“我爷爷年轻时是名英国海员,百年前曾在上海购得一套餐具,现如今仅剩一件,全家视若珍宝。我这次有幸来到中国,很想得到帮助和支持,能否将家里的‘宝贝’烧制(复原)10件,以了却全家的心愿……”当时在场的自治区副主席马信随即应允:“这事好办,我们石嘴山瓷厂就可以烧制。”事后不久,自治区人民政府拨专款一万元,并派政府秘书长哈金杰带着英国客人寄来的青花瓷盘(碎片),专程来到石嘴山瓷厂(大武口)联系此事。石嘴山瓷厂接到烧制(复原)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厂“青花瓷盘烧制”攻坚工作小组。鉴于当时厂里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条件,专门抽调杨元孝、姚家树两位厂业务骨干,赶赴南方寻找青花瓷盘的出处和烧制(复原)破解之迷。他们选择的第一站是湖南醴陵(中国釉下彩陶瓷之乡),随后又来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在那里偶遇一位老师傅才得知青花瓷盘的“身事”。原来这件“青花瓷盘”被瓷器界称为清代的“大火绿”,其烧制工艺已经绝传。第二站他们来到了我国的瓷都—景德镇,在景德镇市人民瓷厂(国内最大的青花瓷定点单位),他们提出了帮助复原青花瓷盘工艺的请求,由于厂方提出的条件和费用比较苛刻,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宁夏向厂领导汇报。回到厂里之后,他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复原青花瓷盘烧制工艺的关键是复制青花釉下贴花纸,解决了这个难题,复原青花瓷盘烧制工艺的问题也就全部解决了。为此,带着这个问题并经厂领导同意后,姚家树同志又二次返回景德镇。这次来到景德镇,他没有贸然去相关的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而是在经过一番的调查和选择之后,确定到景德镇瓷用化工厂。这个厂是当时国内生产陶瓷彩绘颜料和釉上贴花纸最具权威的大型化工厂,其前身是上海造币厂,六十年代初搬迁至景德镇,厂子里有一大批老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接待他的是一位年逾六旬名叫李仁友的老师傅。采用日本丝网印刷设备和技术印制釉下贴花纸,由于水性印刷色料的原因,生产出来的釉下贴花纸还不够理想(目前仍在试制阶段)。为了攻克釉下水性印刷色料这个难关,他在老师傅们的帮助下,采用土法泡制,试用多种能溶解于水的粘性材料,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最终实验获得成功。随后,姚家树同志又用5天的时间把青花瓷盘的10余张图纸画了出来。一切准备就绪,他在李仁友老师傅的带领下,来到景德镇市宇宙瓷厂进行试烧,经过二次试烧大获成功。当天,他就把试烧青花瓷盘和釉下贴花纸等数据,通过航空邮运寄回石嘴山(大武口)瓷厂。待姚家树同志返回厂里,青花大瓷盘已顺利投入生产。石嘴山(大武口)瓷厂共复制青花大瓷盘2000件(之后再没有复制生产)。复制成功后寄给英国客商10件,英商发电函赞叹不已!
        【基本特征】青花大瓷盘(清代),瓷型结构厚重,为一尺二寸浅卧式瓷盘,瓷盘底部为光釉,属釉下贴花手绘工艺,是一种“大火绿”(瓷器颜色术语)。瓷盘青花图案均以浅、中、深三色阶构成,画面内容分三部分:一、瓷盘的边缘部位为条纹风格的对称式连续图案;二、瓷盘卧盔部位为网格式对称连续图案;三、瓷盘的中央平面部位为主题画面。表现为楼台亭阁、小桥流水、湖中泛舟和桥上行人,具有我国南方典型的地域风格和风土人情。画工细腻,色调清新,图案精美淡雅。英国客商送来的青花瓷盘,是英国皇家瓷厂复制的仿品。采用的是照相制版,胶皮印章,局部掺入了现代网纹效果。盘底中间为外文落款,皇冠造型。
       【主要价值】三十年前,石嘴山(大武口)瓷厂将一百年前飘洋过海的青花瓷盘还原复制成功,这在当时全国的制瓷业都属于尖端产品,充分体现了西部制瓷人的精湛工艺和革新精神。充分体现了“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的气魄!同时也是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蓬勃发展的贡献。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青花瓷盘还原复制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打造区域特色“瓷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并切实将“非遗”普查成果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濒危状况】青花瓷盘还原复制工艺十分复杂,青花瓷盘的还原复制成功,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我国西部制瓷人和东部制瓷人联合协作的结果,是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结果。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特别是当年参与复原工艺的老师傅们,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加上大武口地区瓷器公司的改制和重组,青花瓷盘复原工艺现已濒临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

\


上一篇:【传统美术】贺兰山版画(银川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巫舞(重庆市)